你的位置:盛煌开户 > 最新动态 > >西安比北平更适合大明
热点资讯
最新动态

西安比北平更适合大明

发布日期:2024-07-22 02:10    点击次数:134

文 / 子玉

由于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的分离,明朝迁都是必选项,变数只是选西安还是北平,所以,成祖迁都是其任内必然的政治动作,而他天子守国门的设计其实是害了子孙。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正月,吴王朱元璋正式登基称帝,改元洪武,但此时的应天并没有被正式定义为大明的国都,因为太祖从登基的第一天起就在筹划另选政治中心的事。

洪武元年(1368)四月,在攻取汴梁之后,太祖曾亲自去其地考察,认为,汴梁虽然地理位置居中,但四面受敌,不适合作为国都。但因为当时西北未平,朝廷需要在北方有一个军事基地,于是就以应天为南京,以开封为北京。

在平定陕西之后,太祖又考虑建都北方的可能,理由是,西北是军事重地,天子必须亲自掌控边军以维护皇权,于是让群臣讨论建都北平的可能。

当时,大臣鲍频是坚决反对,理由是:“元朝起于沙漠,在燕地立国百年,如今气数已尽,不可因也。南京是兴王之地,且宫室已建造完毕,不必迁都。”

完了还以“在德不在险”的老套路让太祖放弃迁都。

洪武十一年(1378),大明正式以南京为京师。

之所以以南京为京师是因为,当时的经济重心在江、浙一带,初兴的大明需要东南的财赋来供养,所谓“财赋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也就是将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重合以解决吃饭问题。

同时,南京的宫室已经建造完毕,如果迁都另起宫室,又会劳民。而刚从乱世切入治世的大明又不适合大范围动用劳役,加重财政负担,增加政治压力。用太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但平定之初,民力未苏息,朕若建都于彼,供给力役悉资江南,重劳其民。若就北平,要之宫室不能无更,亦未易也。”

再加上大明功臣集团都是起自江、淮,不想离开老家,所以就暂时以南京为都。

等于说,太祖建都南京是以东南的财赋来供养朝廷,同时避免因为劳役、财政负担造成帝国的不稳定。

属于暂时的妥协。

为此,太祖还进行了自我安慰:“今建业长江天堑,龙蟠虎踞,江南形胜之地,真足以立国。”

但太祖也从来没有放弃过迁都的想法,因为,大明的军事中心在北方,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的分离使皇权随时都面临威胁。

元顺帝虽然被赶回了草原,但其政治机构和军事实力都得以保存,所以还是大明严重的边患。为了解决蒙古边患,为了防止勋贵掌兵对皇权的威胁,朱元璋就做了藩王守边的设计,以燕王、宁王、辽王、谷王、代王、晋王、庆王、秦王、肃王为“塞王”为大明守边。

为了增强诸王的军事力量,太祖于洪武五年(1372)设计了亲王护卫指挥使司,每府设置三护卫,数量从三千人到一万九千人不等。而且,像晋王、燕王、宁王这样居于要地的藩王还有指挥镇兵的权力。比如,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等人都曾受燕王和晋王的节制。

但军事力量的增强和军功的积累也同时使以燕王为代表的塞王逐渐成为朝廷的威胁,朱元璋在世时还可以以个人威望来震慑诸王,一旦南京失去雄主坐镇,那么沿边诸王马上就会成为皇权的巨大威胁。

朱元璋熟读历史,不可能不对藩王的副作用有所了解,所以肯定会思考解决方案。而解决这个隐患的最好办法就是,迁都,将国都迁到西北来制衡东北的藩王。当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重合之后,皇权受到的威胁也将会随之减小。

御史胡子祺就强烈建议迁都关中,为此,他还对几个适合建都的地方进行了比较:“河东的地势比较高,能够控制西北,但却是苦寒之地;汴梁襟带河、淮,但就是地势太开阔,不好守;洛阳虽然有嵩、邙的地利,但还是不能与函谷关相比。”

对河东、汴梁、洛阳这几个地方进行否定之后,胡子祺抛出了自己的观点:“夫据百二河山之胜,可以耸诸侯之望,举天下莫关中若也。”

定都关中是大明最好的选项,不仅可以节制东北的沿边兵马,还能利用西北极大的战略纵深避免直接受到蒙古的军事威胁。

太祖深以为然,于是就开始为迁都西安做准备——

1389年二月,凉国公蓝玉练兵四川;1391年二月,魏国公徐辉祖、曹国公李景隆、凉国公蓝玉备边陕西,靖宁侯叶升练兵甘肃;1392年二月,在川陕设置茶马司,和蒙古人进行贸易;三月,宋国公冯胜等十四人署理陕西、河南、山西军务...

同时,太祖还派太子朱标于1391年八月巡抚陕西,考察西安,为迁都西安做准备。

也就是说,太祖迁都西安是要形成朝廷以勋贵之力制衡东北沿边士马的格局,同时以东南的财富供养西北和东北。

这样,既解决了军事问题,又解决了政治问题,虽然东南的财赋转运需要经受一定的波折,但和朝廷的安危比起来,还是不足挂齿。

为什么太祖给了沿边诸王极大的权力,就是因为,太祖自信,在迁都西安之后可以死死控制诸王。

但计划从来赶不上变化,皇太子朱标在巡视陕西之后的次年(1392)四月去世,迁都的计划也就暂时搁置。就是在病中,朱标还上书言经略建都事。

由于朱标的突然去世,太祖就必须将工作重心侧重于政治,给储君朱允炆做好政治安排,因此迁都的事也就不可能在太祖朝完成。

洪武二十五年(1392),在祭光禄寺灶神文中,太祖说:“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新定,不欲劳民,且兴废有数,只得听天。惟愿鉴朕此心,福其子孙。”

太祖不管是从精力和心力上都不能再主持操盘迁都事宜。

1398年,太祖驾崩之后,即位的建文帝不先主持迁都,却在第一时间打了削藩的牌,最终引发了燕王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

结果大家都知道,燕子南飞,朱棣成为了大明的永乐大帝。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建文帝是因为改变了太祖的策略,将制衡沿边诸王的策略改为直接打压,最终激起了有强大实力的藩王的反扑,失去了江山。

1402年六月,燕王朱棣在南京城即皇帝位。

为了避免诸王复制自己的靖难做法,朱棣采取了将沿边诸王迁徙到内地的做法:将宁王徙封南昌、将谷王徙封长沙...

在塞王驻边的格局被打破之后,朱棣就必须得出台新的方案以守护边境,结果大家都知道,朱棣选择了迁都北京,形成皇帝直接控制沿边士马守御国门的格局。

当然,朱棣之所以急着迁都又是因为,他在南京没有根基,在西北也没有根基,只有迁都东北的北京才能既解决守边问题,又能坐稳皇位。用朱棣的话来说就是:“自古建立都邑,率在北土,不止我朝,而我朝近敌为甚。”

于是,以北京为行在,屯驻重兵,设立北京留守和行后军都督府,并为迁都北京做一系列准备工作——

永乐元年(1403),以北平为北京;永乐四年(1406),下诏于次年五月建北京宫殿;永乐十八年(1420),北京宫殿建成之后,下诏以北京为京师,不称行在;永乐十九年(1421),正式迁都北京,将南京改为陪都。

同时,朱棣还于1404年和1405年两次从山西移民万户以充实北京人口。除了下诏营建宫殿群外,朱棣还于1413年在昌平天寿山营造长陵。

当然,为了解决粮食运输问题,朱棣还命宋礼开汇通河、陈瑄凿清江浦,疏通北京漕运,直达通州。为了保证水运的安全,朱棣还安排了十二万人规模的运粮官军,由漕运总兵和总督统领。

这一套组合拳已经证明了朱棣迁都北京的个人意志。

当然,朱棣本人在永乐七年(1409)之后就常驻北京,以皇太子在南京为监国。在永乐十五年(1417)北巡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南京,南京在永乐七年(1409)之后事实上就已经失去了作为国都的政治地位。

为了迁都北京,朱棣甚至还杀了反对者主事萧仪。

永乐十九年(1421),随着朱棣迁都北京,大明纠结二十年的迁都之议终于尘埃落定。在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重合之后,大明的江山也彻底稳了。

但北京的国都地位在随后还出现了短暂的波动。1425年,仁宗即位之后,胡濙上书建议还都南京,理由是,从东南往东北输送粮米花费太大了。仁宗当时已经同意,且于当年三月下诏将北京称为行在,但由于仁宗于五月份驾崩,迁都的事也就不了了之。

可见,经济问题始终困扰着大明都城的命运。

正统六年(1441),北京的三殿两宫落成,自此,大明才正式以北京为国都,撤销了之前对北京行在的定位,依旧以南京为陪都。之所以赋予南京陪都的地位,一是因为南京是大明的旧都,二是需要经营运河保证东南财赋顺利运往北方,更重要的是处理江南事务,保证江南和大明系统的粘合力。

为了守卫东起鸭绿,西到嘉峪绵亘万里的边防线,大明设立了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蓟州、太原、固原等军事重镇,是为九边。

但太祖当年打造的开平卫、东胜城、大宁卫、兴和卫和万全卫等战略重镇在靖难之役后还是被动内缩。首先,朱棣为了酬谢从征有功的朵颜三卫,将大宁一带送给了他们:自古北口至山海关隶属朵颜卫、自广宁前屯卫西至广宁镇白云山隶属泰宁卫、自白云山以北至开原隶属于福余卫。辽东广宁、锦义等城自此与宣府、怀来隔绝。

由于东胜城孤远难守,朝廷将左卫调于永平,右卫调于遵化,东胜城被废弃。另外,兴和卫也被迁徙到宣府卫城。

宣德五年(1430),开平卫也被废弃,迁徙于独石。后来,三岔河弃而辽东悚,河套弃而陕右警,西河弃而甘州危。太祖打造的北疆边防线全面崩溃,大明的边境线内缩至居庸关、古北口一线。

此后,幽州地区成了大明和蒙古频频碰撞的地方,胡马纵横半日就可抵达关下,大明都城时刻处于危险中。

可见,塞王守边的时候,北平还有极大的战略纵深,靖难之役后,随着诸王被迁徙内地,北平和蒙古势力已经是短兵相接,成为妥妥的军镇。在初期的时候,由于大明国力还不错,可以以攻为守维持国都的安全,可自英宗之后,由于国力逐渐衰弱,已经不得不采取守势。

再加上大明天子的个人素质出现递降趋势,于是就发生了土木堡事件这样的大事件。

可见,天子守国门、皇帝御驾亲征,在东北边防线全面内缩的情况下已经属于一种极度危险的行为。

如果迁都西安,就不存在这种情况,榆林、甘肃、宁夏等地极大的战略纵深是完全可以保证国都的安全。

但话又说回来,正是因为大明的国都在北京,所以才能集中资源度过了正统十四年(1449)瓦剌首领也先围攻北平、嘉靖二十九年(1550)鞑靼俺答入寇京师的危局。

也就是说,天子守国门的模式随着国力的衰弱和皇帝素质的递降虽然开拓不足,但是守成绝对有余。不然,黄河以北的土地早就非大明所有。

总之,成祖迁都北平是个明智的选择,但从现实角度出发,西安似乎更适合大明。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成祖迁都北平是坑了子孙,因为,大明皇帝不可能代代产生朱棣这样的雄主。



上一篇:列宁之死有多种说法,但每种说法均未被证实,其中有一种说列宁是国际共济
下一篇:2024年7月11日全国主要批发市场韭苔价格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