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盛煌开户 > 关于盛煌开户 > >沈尹默:法的今天和明天
热点资讯
关于盛煌开户

沈尹默:法的今天和明天

发布日期:2024-07-11 17:16    点击次数:122

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又是有悠久历史的优良传统艺术。它是一种善于表现人类高尚品质和时代精神的特种艺术,从前苏子瞻有诗云:“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这就说明:书法与人们思想意识的关系,也就可以说是人们一向重视书法的理由。

怀素 自叙帖

我国文字,自从创造成功以后,它就表现两种功用,一方面,代替结绳,记载事物,传久传远;另一方面,它的笔画结构,分行布局十分美观,可与图画并称,只要你留心看一看从远古流传下来的甲骨刻辞,鼎彝铭字,便可以得到这样说法的证明。我国正在进行着的文字改革,使得人民对中国文字易写、易认和易用,十分符合人民要求。但是有些人不明白汉字本具有实用和艺术两种作用,遂不免为书法今后能不能存在担忧,其实这是不必要提出的问题。我认为汉字和图书一样,是为人民大众所喜好、所欣赏的艺术品之一,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拿我近来接触到的情况来讲吧,不但老年人喜欢求人写字,就是青年们也是如此。我是一个书法爱好者,虽然没有多大成就,却已经六十多年不会间断的练习经验,被人们知道了这一点,我便陷入了应付不周的境地,不但常常有人要我写字,而且不断地有许多人——其中大多数是学校、部队、工厂、商店的青年,来向我讨教。这种现象是够说明人民对于书法的了解和需求。

柳公权 蒙诏帖

书法本来不仅仅是用在屏条、对联、册页、扇面上的,就是广告商标、路牌、肆招、标语、题签、题画之类,也需要有美丽的书法,引起一定的宣传作用。我历年来为书籍图片出版社以及日用商品店、出口物资公司等处题了不少字,前年天津中国制药厂,要我替他们写二十多种膏丹丸散名称的包装纸,据说以此来包药,与销路也有关系,这也是社会上需要书法的一个绝好的实例。

杜牧 张好好诗帖

我们国家对于人民所喜好、所需要的东西无论大小,从来不会漠不关心的,书法自然也是如此。在今天说来,书法前途能不能发展的责任,不应该完全归到政府一方面去,政府的工作,提倡以外,主要的还是对于有关书法所用的工具(纸、墨、笔、砚等)的生存,加以适当安排(原料规格问题),提高其品质与数量,以满足供应。至于书法本身的不断进步,那是要靠写字的人认真努力,才能有优秀的作品出现。我们不妨试回顾一下,从元明以来书法便开始走下坡路的情况,即可明白,其关键所在,是当时社会提倡不力呢?还是由于书法家努力不足,或是所用方法不甚对头的缘故呢?我认为主要是由于后者。北宋初年,欧阳永叔尝叹书法中绝,直至蔡、米、苏、黄四家出,始觉继起有人,而四家真迹,传世多有,比之唐五代诸名家固然略有异同,但就其足够表现一代风格及其个人特性,则与前贤相一致,同样可贵,虽然有人评论以为它不及前代醇厚朴质,那却丝毫无损于诸公成绩,正如杜子美批评(实际上是推崇)初唐四杰的“当时体”,谓为“劣于汉魏”,然而是“近风骚”,这是极其公允的话,而且这也是极为必要的提倡。“伪体”必当“别裁”,唯求能“亲风雅”,这里所谓“风雅”,不是别的,正是指三百篇中的风诗、雅诗,即当时思无邪的写实作品,现实作风,正是一般艺术家所必当遵循的大道,书法也不能除外。元代除了赵松雪、鲜于伯机外,能明通书法而严格遵守之者,实寥寥无几,明朝则仅有一个董其昌,因为书法家不单是能说明书法的人,而实际上要能行才成,就是能说能写,说到做到。

杨凝式 韭花帖

现在再就通行于世而具备八法的楷体兼及行草来说,钟、王、虞、欧、褚、颜、怀素、徐、李、柳、杨诸人,同是当行,蔡、米、苏、黄、赵、鲜于、董辈,也应列入。因为他们比之元代复古派——冯子振、虞集等晋人书,清朝复古派——邓石如、包世臣的六朝体,有其不相同之处,就是都没有把书法历史割断,也不单追求形貌(追求形貌,近于撰拟,使人观之,有时代错误之感),而只是认真地传递了前代任何一个书法家都不能不遵守的根本笔法。用南齐张融的话,就可以说明这个道理。他是一个承接二王书法的人,但他曾经这样对人说:“不恨臣无二王法,但恨二王无臣法。”这是说一代有一代的风格,一人有一人的性情,除了不能不受到运用毛笔的根本法则的限制以外,其他一些都可以随人而异。前代书法家一向都是主张变体的,近几百年来,书法发展是不甚正常的,不特“劣于汉魏”,而且远于“风骚”,这种弊病,以前是难于救济的,因为那时代的国家社会没有丝毫兴旺气象、安稳气氛,艺术低落,是必然的结果。现在却大不相同了,经济高潮之后,接着来了文化高潮,百花齐放,万象更新,只要我们毅然担负起振兴书法的担子,是大有可为的。行行有人干,行行出状元,努力去做。说不定十年二十年之间,就会有一大批优秀的书法家涌现,为这种民族特有的艺术放出异彩。

李建中 土母帖



上一篇:刘震云的《一地鸡毛》,藏着这3个人生真相
下一篇:万历帝共生10女,仅2女长大成人,一女为父最爱一女活到顺治4年